{
    分享网正式开通,我们为大家提供免费资源,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清明节介绍

清明节的资料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按公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又说:“春分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

“清明”二字,古书上解释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其它书中也有“桐始华,虹始见,萍始生”,“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清明象征着我国黄河流域,万木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来了。劳动人民依据节气来安排庄稼活计。二十四节气中就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说。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人们在扫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几朵野花戴在头上,顺手折几根柳条插在房前屋后。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民祖师——神农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和希望长寿的愿望。戴柳习俗被淘汰,插柳却盛行起来,成为我国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树节。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哀思的一个契机。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

清明节别称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Q云资源网 www.qyun.vip

放假安排

2021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7号)2021年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

2022年

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2023年

2022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3年清明节:4月5日放假,共1天。

故事传说

提到“清明”、“寒食”,人们往往提及介子推。事实上,在我国,一般都是先有节俗,后有传说。传说“清明”、“寒食”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晋文公将介子推在大火烧绵山死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晋文公所在的曲沃一带,寒食节已经春意盎然,而维度更高的地方,春天还未到来。寒食节最重要的就是断火,因为不能用火,所以人们只能吃冷饭。在文献作品中,确有介子推其人的记载,但在《左传》、《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中,并没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节。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见于桓谭《新论》)。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附会而来。据考,清明节的起源其实与介子推无关。清明作为一个春祭大节,远在周代之前已经确定。中国地域辽阔,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文献上主要记载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此后清明节的墓祭节俗渐出现于文献上。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会被附会一个传说作为“起源”,但实际考察,这些说法远远晚于节日诞生。

文化:

对于清明节,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也同样情有独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可谓家喻户晓。小小诗中描绘出一幅充满淡淡哀愁的雨中春景,自然流畅,余味无穷。同样著名的还有唐代诗人韩罖的《寒食》,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既反映了春天风光,又讽刺了当时权贵的泛滥,赋上了不少政治色彩。一同回味这些与清明有关的诗词,在浓浓春意中享受一道别有风味的文化大餐。

提起清明,还不得不提一下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总计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清明节来历


1、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节的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节日渊源


自然节气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在传统文化中,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终而复始。北斗星循环旋转,斗柄回寅,乾元启运,时回新春。当斗柄指向正东偏南的“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万年前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与礼俗观念。“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节气涵义

清明节气点: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二十四节气”最初便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天象进入清明节气。汉代至清初采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

《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北斗成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是随北斗的斗柄指向而来临。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时至清明,在中国南方地区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

传承发展

节日融合

融合寒食节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如《周礼》所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寒食节是流传于中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

从文献记载可知,先秦时期中国北方一些地方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过于残酷和严厉,并不顾各地具体情况,甚至影响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于是,汉代发生了周举在太原一带废除禁火陋俗的事件。汉代的寒食节,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融合上巳节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还融合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习俗内容。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主要风俗是郊外游春、春浴、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等。古代,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去水边祭祀。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到了宋代,上巳节逐渐销声匿迹,不见于文献记载。

假期变迁

清明节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在全国范围盛行并设扫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后。据资料记载,唐代,由于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年)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由此可见,当时唐朝寒食节在一些地方已很流行。

宋代的寒食、清明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清明节假期包括调休又改为3天。

发展演变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续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古时中国南北风俗各异,唐代以前中国北方上墓祭扫主要是在寒食节与寒衣节。从《礼经》等文献的记载来看,唐代以前中国北方并没有清明节上墓祭扫的例规,到了唐代时清明节上墓祭扫已成风气。唐代是中国南北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因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宋元时期,清明节在全国各地地位上升,并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

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由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移置到清明节,中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清明节禁火与吃冷食的习惯。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传统习俗

主要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吃青团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植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献中早有记载。清明本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周代就出现了“清明”这个词。到了汉代,《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静而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形成节日与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汉代规定清明在寒食节后两天,具体日子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唐宋时改为寒食节后一天。清明节因寒食节演变成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其由来则与绵山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有关。

4、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5、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6、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传承发展。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8、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9、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10、蹴鞠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11、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12、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的冷食习俗移植到清明节,中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关于民间寒食习俗的记载,几乎是突然地出现在东汉的文献中,主要集中在山西地区。即使在寒食习俗颇为盛行的唐宋时代,其传播范围也不出北方。晋陆翙《邺中记》最早谈到寒食中的特殊食物:“寒食之日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红煮作粥。”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仍在食用这种凉大麦粥。

清明节时,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等等。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各地习俗

1、国内

广东

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重视,对于宗庙、祠堂、祖墓的祭祀,历来被看作头等要事。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来,同父老乡亲一起去拜祭祖先,清明也成了合家团圆的聚会的日子。

广东有“行清”与“踏青”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亲近自然,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齐齐去扫山。在每年拜山时,首先将祖墓周围的杂草清除,然后扎纸,摆上祭祖金猪、鸡鹅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供品进行拜祭。完成了拜祭仪式后,就地切烧猪配以鲜果茶点野餐聚宴,又或回家聚宴。清明节在广东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一些地方自古就有举行清明会、吃清明宴的习俗,全族男女老少都参加,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港澳

港澳的清明习俗与广东大体相同。清明时节,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清明是澳门的法定假期。清明扫墓祭袓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习俗,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正清”,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行正清”。每逢清明节前后,“行正清”的人们除了自备香烛、冥纸以外,还携带了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水果、糕点、酒等来供奉祖先。

浙江

在浙江,清明俗称祭清明,或“祭坟”拜太公。各地习俗有所差异,有的地方在清明日祭坟,有的地方却一定清明日上坟。一般本族人拜太公都提早几天祭拜,先祭拜太公,后祭自己各户的祖宗。祭清明时先给祖坟“加土”或“添土”,即用畚箕取土添加在祖坟之顶。祭品摆好,先点蜡烛,后点香,按人多少发香,由辈份高的,主祭祷词,然后大家一起跪拜。祭毕,小孩子可以分享清明馃吃。最后收拾祭品离开,所有的坟都要到过,全用同样的程序祭祀。

旧俗清明要祭祖,祭祖有家祭、族祭及祠祭三种,清明日祠堂门大开,合族行祭,上厅挂大祖宗画家,男女老少共聚一堂,共祭族祖,祭礼用全猪、全羊、全鸡三牲及诸类时果。祭毕,分份子给子孙,并设宴招待族人,场面盛大,仪式隆重,座席上位置不论老幼,以辈份为序,不分贫富,小者执壶。建国后,很少有祠祭。现在只有家祭,每家每户一桌斋饭祭拜祖宗。

江苏

江苏各地传承发展不尽相同,泰州人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徐州人清明扫墓,犹称“上陵”(陵读音“林”,指陵地),将近清明时,徐州人便纷纷举家上坟祭祖,最迟不得超过清明节这一天。清明上坟,除罗列醇酒、肴馔、燃香烛、化冥纸祭祖外,还须替祖坟添土;徐州清明节不仅要吃蒸菜和青团子,还要插柳、上坟祭祖、掩骨会、扫“金银灰”、春游踏青远足。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安徽

安徽省内不同地区的传承发展也不一样。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合肥家家户户则习惯在门头上方悬柳枝、往坟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乡踏青游春。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广西

按照广西的习俗,晚上扫墓是禁忌。清明祭扫要按祖先的辈分进行,先扫祖坟,再扫家坟。按照习俗,祭扫的程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若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过去人们都喜欢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在广西,许多人会提早制作五色糯米饭,还有三牲(鸡、猪肉、鱼),寓意子孙衣食丰厚,年年有余。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福建

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闽南传承发展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祭祖:是日中午,各家各户要煮“润饼菜”(春卷)、带牲醴,到厅堂、祖厝孝敬嫡系祖先魂灵,以及厝主、地基主等。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福州清明,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吹麦箫。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

山东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

湖南

湖南长沙将扫墓称为“挂山”,有“前三后七”之称,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扫墓祭祀有先后顺序,一般都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拔除墓地杂草,插上“挂山条子”在墓前拜祭。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湖北

湖北各市的传承发展各不相同。武汉清明节有“挂纸”习俗。有的人家以五色彩纸制作灯笼和幡标,挂于祖坟上,并鸣鞭炮,供祭品。坪坝、三阳、罗店、宋河等地还有抬香案、抬整猪至墓地祭祖的习俗。黄石人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云南

云南各地习俗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会在清明节前后,一个家族就会邀约在某一天,几十个人一行,买好菜,带上锅碗瓢盆,一大早就出发去往山上找一块空地开始做饭。到中午时分,再把酒食果品供祭在墓前,烧点纸钱、叩头行礼,缅怀先人。

四川、重庆

川东和重庆万州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四川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江西

江西省内各个地方也有差异,像时间的选择就有很大不同。永丰县的清明扫墓以清明节“前三后七”为期,九江各地则习惯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大部分袁州区人选择在农历三月初三扫墓,只有少数外出工作的人才会在清明节赶回家扫墓。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永丰县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贵州

老贵阳人在清明这天扫墓时的“清明食品”,往往是糕点、凉粉、凉面加卤菜、凉菜;锅魁加卤菜、凉菜。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

陕西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青海

青海人过清明节,有些独特的风俗。青海人的过清明节从春分过后就开始了,俗称“田社”。从田社开始,就要准备上坟扫墓,每一天都可以去扫墓,一直到清明节。西宁的传统祭祀品是纸钱、黄表纸、冥币,还有12个大馒头,准备的食物有酒、米汤、奶茶、肉类,到坟上烧过纸后,就点燃煤火,把各家带来的食物集中起来,放在火上烧热了吃。男人们猜拳行令,喝得痛快淋漓。女人们坐在一边拉家常,顺便拾点撒在坟头上的祭祀品,拍拍土就吃了。

甘肃

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祭文悼念、网络祭奠等逐渐成为甘肃过清明节的时尚。过去,老兰州人扫墓的时间,一般从“田社”开始,到清明当日为止。“田社”也叫做第一个祭祀日。“田社”在民间有个简单的推算法:即“九尽十日为田社”。

山西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东安县清明插柳、看花。节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扫坟墓,清明节当天则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为蛆日,造酰酱。官府祭厉坛。元氏县清明节又称花节,人家买花置酒宴请宾客。

吉林

延边,端午节有吃打糕的习俗。这是用艾蒿与糯米饭打制成的年糕。据说,艾蒿制作的打糕味道清香,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北京

北京,除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插柳、放风筝等活动。此外,清明节之所以吃寒食,传说为了纪念春秋时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只吃寒食。

河南

河南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在北宋时,“颁新火”是从皇家、官府到社会各界都盛行的重要习俗,每年清明节期间举行。在仪式上,要熄灭旧火,重新钻木取火,将火种发给百姓,取除旧布新之意。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传承发展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

2、国外

印尼华人

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排在首位,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印尼华人表示,清明节很有意义,这期间不仅扫墓拜祭先人,缅怀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传承发展应该代代传承,尤其是现代社会更应该发扬孝道。

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宗亲们通常是祭祖后共进午餐,敦睦宗谊。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期间,举办师生校友联欢会,加深彼此情谊。更多的华人是举家前往墓地给先人扫墓,或到寺庙进香祈福。

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不忘在清明节扫墓祭祖。清明节在马来西亚也不是公共假期。在马来西亚,华人的公共墓园一般叫做“义山”,因此当地人常说清明节要“上山扫墓”或者直接说“拜山”。清明节当天,拜祭者先将坟墓打扫清理干净,然后摆上鲜花、水果等,再点上一炷香,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新加坡华人

同样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清明节亦不是公共假期。在新加坡,清明节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会举家出行,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20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家乡过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国祖籍地扫墓的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忘记祖先。

一些华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美国华人

清明时节,美国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华裔先民,并呼吁华人不要忘记先民在加州开疆辟土的贡献。当地华人纷纷以不同方式进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纪念活动。

纽约华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过清明节的不同方式。在这一天,许多传统侨团都纷纷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并在会所内张贴通知,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节扫墓成为华人联络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场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来美的新移民,也往往会通过书信和电话向远在故国的亲友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美国华人虽然远离故土,但许多人都认为,在接受美国主流社会文化的同时,不应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华人方焰指出,纪念华人传统节日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增进海外华人的交往和团结。

清明节禁忌

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祭扫就是孝敬祖先,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对于华人来说,清明节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祭扫很重要,在中国祭祖和孝道是相挂钩的,如果不参加祭祖活动,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祭祖的程序一般是清理墓地-上香-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1、孕妇避免扫墓

通常来说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还有扫墓的周边环境大多都是炮灰味不利孕妇的健康。严格来说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忌穿鲜艳色彩衣服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这样是对祖先及先人的不敬,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首饰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内衣及贴身衣物都不可穿戴有关红色的,除了本命年以外。

3、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

4、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不是去嘻哈玩乐的,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

5、修整墓地

坟墓上长植物杂草的,必需要清除,需要好好的清理杂草,增添松土,整理周围环境,使墓地看起来整洁。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

6、身体不佳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

7、改日祭祖

尽量避免双休日或其他扫墓高峰时段,盖因如今市民私家车增多,高峰祭扫,会因交通拥堵为出行带来麻烦,可选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扫墓时间拉长(早出晚归)或错开重点时段,以缓解人多车多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8、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9、清明节扫墓时间

扫墓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即上午9时后到下午时前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在清明节前后五天,和清明节当天都可以,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头一天。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10、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11、在家祭拜有讲究

不能参加扫墓的,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摆上祭拜用品,朝着先人下葬方向(或家乡方向)烧香祭拜。

12、忌讳探视朋友亲人

清明节当天最好不要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探视为宜。

13、外出旅游注意地点

踏青最好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晚上言行要谨慎。

14、亲朋扫墓有学问

坊间说法是,丈夫去世前三年,妻子不能去扫墓。最好避免诸如女友陪男友去扫墓,下属陪同上司去扫墓,甚至陪同客户去扫墓等情况。

15、扫墓回来净身洗衣

扫墓回来一定要清扫鞋子,将鞋子的鞋尖朝里,勿忘将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净晾晒。按古代习俗,在进家门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阴气。

清明节期间的八大禁忌

一、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吗

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或者说不吉利。当然,你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为宜。

二、选择清明时期结婚好吗

同上理,结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开选择清明节时期结婚。

三、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就是去踏青,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无可厚非。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晚上活动要谨慎。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四、清明节能穿红内衣吗

通常来说,清明节期间要特别忌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即使红内衣也要谨慎穿用;应穿上素色的服饰为宜。当然,也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但是,特别提醒,如果你是本命年,则红内衣可穿。

五、为何清明期间忌买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因此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期间买双鞋。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提醒你留意鞋店为何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

如果有些朋友不慎清明这天买鞋了,如何破解?请这些朋友用红纸包好鞋子,放在门口一晚,然后清早将红纸烧掉即可。

六、清明节忌过生日吗

有些朋友恰巧是清明节生日,提醒你要提前过生日。如果恰巧是老寿星在清明节过生日,那么禁忌会更多。比如当日不要接受鲜花,同时生日蛋糕自己不可以当天吃。坊间认为,这样老寿星一定会过一个平安吉祥的年,会更加长命百岁。

七、清明节当天为何少些娱乐活动

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清明节去祭祖、扫墓的朋友,清明节当天尽量少些娱乐活动,更不能吵架、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语,否则,日后恐生麻烦。

八、为何不能因头发而盖住额头

按照古人的说法,清明节也是“鬼节”。如果需要在此期间走夜路的朋友,一定要记得随身携带护身的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同时,千万不能忘记要亮出你的额头,不能因头发而盖住,因为,那是你的神灯所在。

清明节文案

1、清明节到了,三天假期,节目多多,任君选择。可以祭祖扫墓,可以郊外踏青,可以放飞风筝,可以观山赏水,更重要的是,回家看看父母,珍惜光阴念亲恩,孝为先。

2、寒食禁火吃冷餐,多多运动体康健,清明时节好春光,风筝放飞美心愿,秋千荡起满心欢,插柳聊且为思念,踏青游玩神清爽,吃块青团好运粘!清明节快乐!

3、清明难隐乡愁,怎堪绿草幽幽?低头轻思故人,春风拂面藏羞。清明思故念旧,清者明,明者清,故已去,新已就!愿与春光一道,念故人,惜所有!清明好!

4、在这个柳絮纷飞,樱花烂漫的时节化做万片飘零。清明节来了,在这个有爱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比以前更懂得如何去爱,在这个日子里我们应该比平时更明白怎样去爱!

5、清明节快到了,工作再忙,事情再多,也要抽出空隙问候你:好朋友,忙碌的日子,别忘了保持一颗微笑的心情!祝你天天快乐!

6、一转眼的功夫,又到了清明节,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生活的方向,愿每一个人都能快乐的活着,愿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愿所有的好运都会到来。清明安康!

7、一阵阵春风吹绿,缕缕春光明心;丝丝春雨润物,声声问候暖情。清明节了,只言片语伴随你,愿你照顾好自己,关心亲人和好友,祝你节日快乐!

8、清明,是缅怀的时节,曾经的美好,铭记心田,忧伤的过往,莫再纠缠;清明,是踏青的时节,快乐的心情,四处寻遍,烦恼的思绪,抛向云端;清明,是插柳的时节,幸福的柳枝,插满家园,美好的运道,源源不断;清明时节,祝你福气满枝芽,好运在勃发!

9、人生何其漫长,长长的路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来走;人生又何其短暂,一辈子的时光就在那电闪火花间转瞬即逝。把握人生,珍惜每天,愿你清明节快乐!

10、深深浅浅的思,流过眼眸;浓浓淡淡的情,迈着轻柔;真真切切的话,为你守候。清明时节,大好风景为你留,愿你从此乐无忧!

11、又是一年春来到,清明时节郊游好;郊外踏青心情好,忙碌工作要忘掉,燕飞蝶舞把春闹,花红柳绿春意昂,放松心情幸福绕;清明节,我把问候来送上,愿你与健康拥抱!

12、清明时节雨飘飘,杨柳摆动风萧萧。南山半坡哭泣泣,天国亡灵静悄悄。焚烧纸钱一吊吊,敬叩故人礼道道。祭拜亡灵一遍遍,目视九霄路迢迢。祝清明安康!

13、细雨缤纷,是思念在漫天飞舞;绿柳弯弯,是快乐在点头致意;幸福,在漫漫时光中孕育;成功,经历激情壮语的洗礼;清明时节,感悟人生真谛,祝你幸福!

14、清明来踏青,赏鲜花,踏入快乐心青约恋人,踏入甜蜜爱青探至亲,踏入温馨亲青邀良朋,踏入真挚友青清明假期,快乐去踏青!

15、雨丝如线,串起思念;心香一瓣,缥缈云间;岁月漫漫,渐行渐远;人生苦短,且走且叹。逝者当祭,日暮苍山掩;生者当惜,相伴霞光灿。清明时节,柔风拂面,情思缱绻,把哀思忧伤付诸袅袅青烟;躬耕心田,珍惜眼前,与相亲相爱的人好好相伴……美酒一杯传心意,但愿天国得安宁。纸钱翩翩空中舞,但愿先辈享富贵。焚香祷告发祈愿,保佑亲人身体安康幸福临!

16、"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来,一波一波思念浪涛涌来,一只一只风筝放飞祈愿,一条一条短信发送祝福,愿"清明"的你,越来越清清爽爽,漂漂亮亮,幸幸福福,美美满满。"

17、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18、清明时节,春情冲动,野外澄碧清亮的水域,密集的蝌蚪正在轰轰烈烈地集会、游行。向着阳光最为焦灼的方向,哪管如林的绿草站成森严的卫兵。

19、情深深雨纷纷,人间有情天有情。天阴阴泪汪汪,同悲伤感祭亡灵。思切切意浓浓,故人恩德不忘怀。烟袅袅雾蒙蒙,天国归宿自由行。愿朋友:擦去眼泪振作神,悲痛化作力量腾。

20、细雨轻风雨茫茫,清明时节愁断肠。坟头墓地情意长,鲜花薄洒散芬芳。青松翠柏长势旺,逝者精神永不忘。深深跪拜心惆怅,伤心热泪静静淌。只愿逝者享安康,生者快乐幸福扬。祝清明安康!

21、日历一天天地翻过,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消失。当我们慢慢衰老,蹒跚着向终极走去时,千万别把一切都带走,至少要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22、绵绵细雨无声降,扫墓之人痛断肠。亲人诀别天国往,再无身影在身旁。焚香烧纸泪两行,清酒一杯诉衷肠。墓前叩首又祈祷,但愿亲人都安康!

23、清明节到心悲伤,一缕相思上心头,焚香扫墓拜先祖,一杯浊酒表哀思,片片纸钱满天洒,一束黄花献先人,在天有灵佑平安,亲朋安康福相连!

24、清明到来柳丝长,和顺甜蜜随风扬;清明到来花飘香,平安幸福绕身旁;清明到来心欢畅,走出户外享春光。清明节,愿你快乐!

25、让风筝飞,飞走忧愁。请踏青去,去除烦恼。把祖先祭,祭走哀伤。将柳枝插,插满生机。清明节至,祝愿你健康平安,幸福快乐。顺风顺水,吉祥如意。

26、脆弱的不仅是瓷娃娃,还有生命;眨眼间变化的不仅是气候,还有结局。莫要太执着,学会放开你会更开心。清明节,祝愿你忘记过去,永远开心!

27、清明祭奠把墓扫,坟前来把纸钱烧,鲜花陈酒空中抛,肝肠痛断哭一遭。保佑亲人都安好,走过昨天与今朝。痛的尽头换甜蜜,祝你清明万事如意。

28、云儿装载着我的问候,飘送给你我的关怀;细雨包含着我的真情,传达给你我的心愿:清明时节,祝你忘却烦恼,自由自在!

29、清明时节节到了,我轻轻地送上清清的春风,为你吹散心中的忧伤;让我轻轻送上暖暖的问候,为你坚定心中的信念。温馨生活,关爱亲友,共祝幸福平安!

30、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是还有那个人还清楚的记得我们的英雄先烈呢?我真心的希望有人能够在清明来临前跟我一起在网上留下您最真挚的清明寄语。跟我一起纪念过去的英雄先烈吧!

31、英烈们,在你们艰苦的奋斗之下,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靠的你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的人才,为国家做贡献,您们人虽然牺牲了,但是,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我向你们致敬!

32、戴一朵百花,寄托心中无尽的哀思;焚一缕青烟,遥望曾经温暖的岁月;添一把黄土,不忘先辈深厚的'恩德;道一声珍重,愿逝者永远安好。

33、柳低垂,云轻绕,墓前扣头来祈祷;纸钱飞,祝福飘,但愿亲人过得好;草又绿,花又娇,天堂亲人可看到。清明,愿保重康宁。

34、"春夏秋冬是自然现象;斗转星移人生旋律;生命珍贵上天旨意;友谊常青你我缘份。清明节将至深期盼:盼你永远把安康保,盼你的心情永远妙,盼你忧愁永不搔扰;盼你气色能天天好。祝愿你精神矍铄,学习工作劲头高!"

35、清明时节雨绵绵,祭拜先祖情无限。哀思深重扬纸钱,酹酒无声泪涟涟。先辈恩德记心田,阴阳相阻隔不断。遥望苍穹天国远,真情一片永不变。愿逝者静好永安眠,生者快乐乐无边。

36、清明到来草如碧丝,青青绿树弯头压枝;踏青扫墓正当合时,坟前拜祭弯腰烧纸;默默无语寄托相思,请求先人庇佑无事。祝愿大家清明扫墓万事如意!

37、清明雨淋百花香,行人泪眼上南山。远眺半坡烟雾绕,一股清风香飘然。柳絮知解君心意,垂头致哀亡魂灵。口碑皆传孝子心,节哀振作整旗鼓。清明节:祝愿朋友身体健康,锦绣前途日当中天。

38、清明时节来扫墓,中华民族重孝道;缅怀先贤学感恩,孝敬亲贤世代传;清明节时去踏青,人和自然相和谐;踏青出游亲自然,感念春天新气象。祝清明节平安出行,事事顺心!

39、鲜花,是我送去的心愿;清风,是我呢喃的祈愿;青天,是我问候的心愿;清明,是我最多的祝愿;朋友,你是我永远的牵念,愿你清明节快乐相伴,祝你美好如愿,幸福美满!

40、比翼双飞情似海,鸳鸯成双百年好,地结连理千年缘,你情我愿,何比海枯石烂,纯清似水,乱刀岂能斩断,清明共赏春光,幸福怎能形容,愿你一切安好,我的祝福最诚。

41、清明节到了,送你一只风筝:以开心为骨架,以如意做尾巴,以快乐当引线,在吉祥的天空放飞,愿它可以给你带来幸福!

42、"清水涓涓,青草连连,轻风绵绵,亲人泪面,又是清明,湿了衣襟,景美思亲,情深难禁,逝去亲亲,日子可好,阴世传信,钱物收好,愿逝亲生活宽裕日子妙。"祝清明安康!

43、清风吹来柳叶飘,迎来百花春意闹,百鸟枝头喜来报,清明时节无烦恼,祝福短信早早到,愿君幸福年年好。

44、清明了,别宅着;踏踏青,游游春;花儿红,柳也绿;放风筝,寄情思;念旧友,结新朋;孩童笑,大人乐。莫辜负了这大好春光,人生在世多珍惜。祝你清明节吃好玩好心情好,抛出一切烦恼丝。

45、清明节,是个伤感的日子,我们深深的怀念逝去的亲人,回忆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清明节,又是个喜悦的日子,因为我们怀念过,我们回忆过,我们更能放下,更能看开,更能珍惜现在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祝你清明节,缅怀的是过去,充实的是现在,拥抱的是未来!

46、清明时节细雨飘,青松郁郁草丰茂。泪流千行纸钱烧,临坟烧香寄哀悼。伏地叩首意难平,迎风酹酒思绪绕。人间何事最重要,孝敬亲人要趁早。郊外细雨在飘荡,清明最是断人肠。泪珠万颗挂脸庞,情深似海湿衣裳。松柏挺立墓碑旁,思念重重满心房。涕泗横流意难忘,孝敬亲人放心上。

47、一阵阵春风,送给你吉祥,一串串铃铛,送给你健康,一首首清明的歌谣,送给你好运,一棵棵美丽的清明花,送给你幸福。祝你清明节快乐!

48、今天,我去看了妈妈。因为只有爱人一个人陪在我的身边,没有顾及,我又哭了。爱人由着我哭,他知道,让我哭才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49、清明时节踏青忙,赏花观景心欢畅;桃花灼灼柳丝长,小草青青空气爽,溪水潺潺鱼儿游,鸟声叽叽风筝扬,享受空闲须尽欢,真是一年好时光!开心,其实很简单;开心,其实触手可及;开心,有你的陪伴;开心,有对你的思念。离去的,只是伤痛,遗留下来的,是甜蜜思念。祝你清明节心情是愉快的!

50、日夜思君不见君,月月想亲亲不在。清明思念亲人的语句。你们在那边过的还好吧!家里一切都好,无须牵挂!

51、雨幕渺渺,鲜花诉说哀悼;雨丝绵绵,青山寄托思念;雨帘翩翩,松柏守候家园;雨声沙沙,纸钱飘荡泪花。清明节到了愿细雨为逝者带来一个清明世界。

52、逝去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思念,在清明节的这个时候,总是会让人想起了过去的事情,而在这刻,带上你的思念,身边的人对待好一点,在这个的时刻大家快乐一点,祝你清明节快乐。

53、烟袅袅,泪汪汪,白衣随风扬。云雾雾,天阴阴,只听情悲伤。雨茫茫,人纷纷,烧香焚纸钱。酒洒洒,花落落,只愿亡灵安。清明节,愿您祭祖敬拜忙!

54、清明节,用幸福的火烧掉烦恼纸,用快乐的风吹走霉运的烟,用吉祥的雨浇灌财运的苗,用健康的铲铲除伤感的草,愿你生活幸福快乐。

55、清明节来到,扫墓不可少,祭奠祖先,人人到,做个孝子孙,倍倍显得亲,永远不忘怀,去祭拜,清明踏青后,朋友去郊游,一起乐悠悠。清明节快乐!

56、清明节来历,小长假,忧愁烦恼都放下;去踏青,去旅游,健康安全记心头;出远门,衣带足,吃饱睡好精神足;多休息,多放松,甜蜜快乐放心中。

57、工作节奏太快,生活实在太累,转眼春季到来,外面阳光明媚,约上好友相约郊外,踏踏青挖挖野菜,立刻出发,别再等待,祝你清明小长假过得愉快!

58、珍惜,是幸福的前提;努力,是人生的必须;拼搏,是创作奇迹的秘籍;经历风雨,请莫惧;悲哀往事,切莫提;清明时节,感动留心底,幸福握手里!

59、清明时节雨纷飞,思念浓浓泪儿飞,烦恼忧愁在放飞,关怀问候在乱飞;祝福话语要放飞,快乐好运到处飞,精彩生活在腾飞,完美未来要起飞。祝幸福美满!

60、生与死的距离,是开始和结束的距离,是拥有和失去的距离,是记忆和回忆的距离,是思念和怀念的距离。清明节到了,愿生者平安。

清明节古诗

1、清明日对酒

作者: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3、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作者: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4、长安清明

作者: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5、折桂令客窗清明

作者: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6、朝中措清明时节

作者: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7、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8、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9、壬戌清明作

作者: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10、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11、《清明》

唐·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12、《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15、《清明日与友人游》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16、《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7、《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18、《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19、《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20、《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米微资源分享网 , 版权所有丨本站资源仅限于学习研究,严禁从事商业或者非法活动!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喜欢 ()分享 (0)